健康危害因素监测
当前位置:首页 |
|
超加工食品不仅增加肥胖风险还可能损害大脑健康
肥胖是指体内贮存的脂肪量超过理想体重的20%以上,是一种因遗传、环境等因素互相作用而引起的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多年的流行病学研究证实,肥胖不仅仅会改变体型,更是高血压、糖尿病、癌症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危险因素。近年来,全球的肥胖率有上升趋势。目前全球约有30亿人超重或患有肥胖症。《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指出,我国成年居民超重肥胖超过50%,6~17岁的儿童青少年接近20%,6岁以下的儿童达到10%。
肥胖的机制主要是机体摄入了机体正常所消耗的能量,导致体内脂肪过度堆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居民越来越容易超加工食品。超加工食品是在已经加工过的食品基础上再加工的食品,这类食品通常添加了过多的糖、盐和油脂。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面包、奶油蛋糕、巧克力就是超加工食品。2016年10月12日《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的一项前瞻性研究显示,校正潜在混杂因素后,超加工食品摄入量在最高四分位数的参与者与最低四分位数参与者相比较,发展为超重或肥胖的风险更高。2022年10月5日的《The BMJ》刊载了一项基于人群的前瞻性队列研显示,在校正母亲风险因素和后代的超加工食品摄入量、体力活动和久坐时间后,母亲在育儿期间食用超加工食品与后代超重或肥胖相关,孕产妇超加工食品摄入量最高组的风险比摄入量最低组高出26%。《英国医学杂志》(BMJ)一项研究也显示,超加工食品会增加结直肠癌风险,其研究认为超加工食品的高糖、高盐、低膳食纤维会导致肥胖,而肥胖是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同时,也有研究认为超加工食品中过多的添加剂可能也是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有关:超加工食品中的二氧化钛被认为可能增加慢性肠炎和癌症发生风险;乳化剂和人工甜味剂可能会影响肠道菌群,与炎症、代谢综合征以及癌症的发生有关;而食品包装里的双酚A也是一个危险因素。
超加工食品中的成分不仅仅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癌症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风险,更可能损害大脑健康。《美国医学会杂志-神经病学》(JAMA Neurology)的一项研究显示,超加工食品会加速中老年人大脑认知功能下降,特别是执行功能。该研究认为超加工食品可能会通过增加体内促炎因子、引发脑血管病变、引发神经元细胞DNA损伤或凋亡、减少脑容量等多个机制进而引发认知功能损害。另有研究指出,作为糖的替代品以减少食品及饮料的糖含量而官方应用的人工甜味剂阿斯巴甜可导致雌/雄小鼠的焦虑样行为,且焦虑样行为可传递给自己的两代后代。
在过去的十几年中,超加工食品走入了千家万户,尤其是年轻人群、低收入人群、低教育水平人群、独居人群等,摄入的超加工食品更多。伴随着目前助力工具的增多与运动的减少,超加工食品对人体的不良影响日益明显。而合理膳食能抑制上述不良影响。目前的研究认为以未加工和微加工的蔬果,鱼类,五谷杂粮,豆类以及橄榄油为主要饮食和特点地中海膳食模式和以平衡膳食为特点的东方健康膳食模式可以帮助减少心脏病的风险,保护心脑血管,降低中风记忆力减退的风险,并提高整体预期寿命。